学子风华 首页  >  bat365在线平台人物  >  学子风华  >  正文

循梦而行 向阳而生——记山东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bat365在线平台获奖团队
作者:尹运昌     日期:2023-09-05     来源:新闻中心     阅读:

七月下旬,bat365在线平台法学院学生王智弘、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孙梦瑶、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王誉璇组成的团队在2023年山东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凭借作品《余光中组诗》荣获一等奖,在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他们的奋斗故事成为了我校学子在青春之路上踔厉奋发、奔跑追梦的缩影。

心怀热爱 逐梦征程

“作为一名青春洋溢的大学生,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们也想用自己的声音,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团队队长王智弘简单的话语之间浸润着青年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初入大学之时,王智弘便对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有所耳闻并充满期待,但没有经历过风雨的雏鸟怎能高飞?王智弘很清楚这个道理,他按捺住心底的激动,没有匆忙地报名参赛,而是选择了通过加入校艺术团来获得更多磨砺自身的机会。他对自己的朗诵能力水平有非常清晰的认知,基础知识与朗诵技巧等掌握的并不扎实,所以最需要的是夯实基础、丰富经验,全方位提高朗诵水平。于是,不少舞台的获奖名单中出现了他的名字。第十七届全省读书朗诵大赛、bat365在线平台第十八届中华美文朗诵大赛、“峥嵘岁月,最燃红诗”朗诵比赛……一次次穿过风雨,铸成最顽强丰满的羽翼。王智弘表示,现在积攒到了足够的能量,参加这场比赛,不仅可以检验奋斗的成果,更可以实现那时的梦想。一年有余的积累沉淀,两个多月的升华转化,最终在比赛现场喷薄而出,一鸣惊人。少年何仿梦摘星,会挽桑弓射玉衡。敢想,并愿意为之拼搏,这是王智弘得胜的法宝。

朗诵比赛,作品的选择至关重要,既要扣紧题要,又需契合自身的风格,《余光中组诗》中的《水手的日记》《尘埃》便成了团队成员的选择。王智弘分享道,这组诗体现着余光中先生慢条斯理,又异乡不归的渴望、幻想、热爱与炽热。细腻而柔绵的笔风让团队成员深深折服,这种风格的稿件与团队的风格又十分契合,二者可谓强强联手。在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通过组诗的形式,把感情递进的方式阶梯式、由小到大式的表现了出来,将余光中先生那热爱祖国山河、渴望落叶归根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揉碎了自己拳拳的赤子之心,融入在了表演之中。

凝心聚力 协同奋进

“可以说是因为对主持朗诵的热爱促使我们走在了一起,指导老师会观看每个人的朗诵作品,并根据个人音色与特色等综合考量后分组后,我们团队三人组才正式成立。”王智弘在谈及合作比赛的契机时说道。

备赛环节有许多流程,都需要团队协作分工去完成,团队也是在这一点一滴中凝聚力量、培养默契。王智弘提到,他们团队会根据“男重女轻”来统筹,男生来负责场地道具,服装搬运等体力活,女生负责制作PPT,具体对接摄像、场地灯光等任务。团队通常采用会一人为主,两人为辅的方式,实现基础分工、通力协作。而多人合诵最大的考验是团队每个人之间的默契,作品的呈现程度与观众的观感都是由彼此的默契直接体现。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团队先是确定通篇基调,把彼此间前后衔接的节奏控制好;其次在日常练习中,习惯于无配乐的干音练习,使问题暴露的更彻底,也加强“三足鼎立”的架势,而不是单一的各自演绎,这种形式在完善团队默契度的同时,也更好增加了文稿的艺术呈现。通过三位成员的精雕细琢和密切配合,着力还原了诗人兼具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的融会贯通,努力构建了现实情境和想象情境的交差融合,力求达到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的艺术效果。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在备赛和冲刺比赛的道路上,虽困难重重,但团队却始终相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战无不胜。王智弘坦言:“只要是团队协作,一定会有对事情不一样的看法。但是我们是一个热爱朗诵的团队,艺术本身就是海纳百川的,很多时候1+1可以大于2,我们可以兼并吸收多种想法、多种艺术处理方式来实现观赏价值最大化。”每一次的练习和合作团队成员都全力以赴,在打磨技巧的每时每刻,都是成员之间共同成长、相互成就的过程。

当谈及获奖感受,孙梦瑶说:“此次比赛的完美收官只是起点,而非终点。我们过去几个月的辛勤汗水都浇灌在这茁壮成长的嫩芽之上,过去,因我们是大学生艺术团主持朗诵队的成员而自豪,如今,在通力协作下获得了属于我们的荣耀,我们定要再接再厉,让队内因我们而骄傲。”

心中有光 一往无前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无微不至,层层把关,将每一处细节做到极致,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一遍又一遍打磨作品。在彩排过程中对相应的环节紧抓严把;在备稿过程中,对整段节奏、字句留白等问题进行共同商讨并给予指导建议;在审阅稿件时,对字音字词进行逐个纠正并予以正确示范;在服装造型上,提前进行预彩,对细节中的服饰统一、胸麦位置等做到统筹规划……事无巨细,未雨绸缪,只有凡事“斤斤计较”,才能将画面以理想且完美的状态呈现给评委和观众。这就是王智弘所坚持的信念。从雏形到成品,团队抓住了两个月备赛时间里的每分每秒,将自己的汗水和泪水凝成智慧的雨露,浸润在表演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和老师一起交流,彼此尊重。老师拥有着我们无法企及的学识与视野,我们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创造力。”王誉璇讲道。奇思妙想互相碰撞融合,最终结合出了这道极具魅力和艺术性的佳肴,这也是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三人并未沉迷在获奖的喜悦之中,他们再次聚到一起,为后面即将到来的国赛做准备。大家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其他各学校的参赛作品与组队人员信息等分析优劣、借鉴参考,并回顾整体参赛过程,发扬优点、探讨缺失,巩固“以赛促练”的目的。他相信,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在国赛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勉之期不止,多获由于耘。王智弘认为,大学本就是多姿多彩的舞台,“希望学弟学妹们在以学业为本的同时,保持着对生活的炽热之心,拓展兴趣爱好。”勇于尝试创新,这一路或许荆棘丛生,但只要拼尽全力,这些就都是脚下的石子,为你铺平前行的道路,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最后会发掘不一样的自己。